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


联系人:王晶

电 话:13964800631

邮 箱:zhzb@qdzzzc.com

网 址: http://qdzzzc.com/

园区概况

一、建设主体(境内实施企业)

青岛中资中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由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山东省电力局物资处、青岛市电业局和青岛变压器集团公司于1998年合资组建的国有企业——恒顺电器有限公司。2010年恒顺电器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于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目前第一大股东为市国资委下属大型国有企业——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青岛城投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企业自创建之始,秉承“科技强企和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致力于电能质量改善和谐波污染治理设备的研发制造与技术创新,在电能质量优化及电网节能环保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公司抓住国内外产业政策的扶持,以及境外优质资产良好的收购时机,以电为核心,追踪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参与印尼电厂建设与运营,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继而发展自己的产业园区,拉动国内设备成套及技术服务出口,开始国际化进程。2015年初,根据发展需要,组建了青岛市恒顺众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集团着力探索国有+民营的混改融合发展模式,以创新姿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抓历史机遇,大胆“走出去”,以电为核心,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完成从电力设备供应商,向“一带一路”资源整合者角色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以中国青岛为中心,辐射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津巴布韦及南非等多个亚非国家,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成为青岛市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龙头企业。

2019年初,为清晰反映集团由民营企业转身为国有控股企业的体制变化与价值取向,也为突出新时期、新形势下集团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肩负代表中国企业亮相海外市场,树立“中国资本”和“中国工程”优质形象的历史使命,企业正式更名为“青岛中资中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截止目前,集团所属分子公司共计三十余家,资产总额约51亿元人民币, 已经发展为一家致力于绿色电网建设、电力电能开发、海外矿产运营、工业园区开发,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应用等综合性业务的跨国混合所有制企业。

中资中程集团始终紧跟国家政策风向,踏踏实实做实业,潜心经营管理与转型创新,同时积极寻求国内外业务的再突破,充分依托青岛城投集团在资金、管理、人才等层面的平台优势,借助其在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发展智能制造等创新领域的经验模式,持续发力综合产业园区建设与新兴能源市场,大力拓展业务板块,产城融合发展。集团还发挥自身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布局优势,挖掘新动能,全方位、多维度打造“中资中程商业生态系统”,促进集团公司又稳又快良性发展,实现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大步迈入发展机遇期。

今天的中资中程正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性的思维以及创新融入的精神统领全局,坚持“多元化、平台化、国际化”的战略,立足转型与发展,着力做大做强,向着百年国际化现代大型集团阔步前进。

二、区位优势   

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选址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力县彭库贝西西尔镇拉罗耐村。莫罗瓦利地区是印尼红土镍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且临海,受政府政策支持,省级公路已达工业园外围,周围交通非常便利,这就保证了进出口物资及时顺畅的运输。另外,借助附近居民生活区的存在,工业园的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拥有良好的生产型企业的生产基础。

三、园区规划

工业园总体规划4000公顷(含矿区),在建园占地约400公顷,采用矿区、电、冶炼、路、港、综合服务中心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建成高炉镍铁冶炼、电炉镍铁冶炼、物流仓储和生活办公等四个功能区,配套建设码头、道路、酒店、医院、教堂等供铺设施。

四、产业定位

“建好一个园区 打造一座新城”:立足电力投资和建设优势,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建设工业园区。资源类工业园,如招商冶炼企业入园,投资建设冶炼工业园,进行镍、锰、金、铬、锂等有色金属深加工。在工业园开发同时,建设道路、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

五、基础设施

综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齐备,已完成征地、勘察、配套矿山、码头、道路、仓储物流、供电、供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绿化、办公及生活设施等基础设施。

六、投资概况

园区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15亿元。其中由入园企业投建的项目总投资金额约83.5亿元,由青岛中程自投的项目总投资金额约31.5亿元。后期可根据入园企业要求,布置新生产功能区。

所在国情况

*点击获取《企业对外投资国别(地区)营商环境指南》-印尼(2022)

一、总体概况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人口约2.7亿,居全球第4位,陆地面积19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17万平方公里。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近年来印尼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成本效益和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国家之一。

多年来印尼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5%左右。2024年上半年,印尼经济增长5.08%。从具体领域看,第二季度印尼多个领域同比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对GDP贡献较大的主要是加工业、农业、贸易、建筑业和采矿业。此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比过半,表明该国内需和购买力持续强劲。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132个国家和地区中,印尼综合指数排名第61位,比去年上升14位。

从投资环境来看,印尼具有以下优势:

1、政局总体稳定,印尼政府重视扩大投资并陆续放宽外商投资的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吸引外资涌入。

2、自然资源如棕榈油、橡胶等农林产品,石油、天然气、锡、铝、镍、铁、铜、金、银、煤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十分丰富,目前矿冶已成为印尼第一大外商投资行业。

3、地理位置重要,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枢纽,控制着关键的国际海洋交通线。

4、人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5、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较为开放。

6、印尼政府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出台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推动交通、通信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巨大的基建市场也给外资带来投资机遇。

二、经贸发展

根据印尼投资部(BKPM)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在印尼的投资额达302亿美元,主要涉及五个领域:

1、基础金属加工业。中国在印尼的基础金属加工业共投资约128亿美元,占中国总投资额的41%。

2、交通运输、仓储和电信业。投资额79亿美元,占比26%。特别提及的是,雅加达-万隆高铁于2023年10月投入运营,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从最初的三个多小时缩短至约40分钟。

3、电力、燃气和水。投资额25亿美元,占8%。中国国家能源集团目前在印尼拥有三座燃煤电站,是印尼电力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2024年3月,国家能源集团中标100兆瓦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首个境外光伏电站投资项目。

4、化学和制药业。投资额24亿美元,占8%。

5、工业区和住房等。投资额20亿美元,占7%。

双边经贸关系

我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1-8月,双边贸易额9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我方出口4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1%,进口448.3亿美元,同比下降7.8%。2022年11月,两国签署《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我国是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印尼是我国在东盟第二大投资目的地。

2018年10月,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海洋支点”谅解备忘录(2022年7月续签)。2022年11月,双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框架下的合作规划》。

2016年1月,两国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举行动工仪式。2022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同佐科总统共同视频观摩雅万高铁试验运行。2023年9月,李强总理考察雅万高铁项目。10月,习近平主席同佐科总统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两国于2018年5月启时任动“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已两次举行联合委员会会议并签署走廊合作谅解备忘录和规划文件。2021年1月,双方签署“两国双园”合作文件。2023年7月,商务部、福建省与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签署关于《深入推进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建有“两国双园”联委会并已举行两次会议。两国正在积极开展基础设施、产能、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

其他领域交流合作

两国文化、旅游、教育、农业、卫生、青年、媒体、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发展。1991年1月签署航运协定,开辟直飞航线。1992年1月签署新闻合作谅解备忘录,新华社在雅加达开设分社,人民日报向印尼派驻记者。1994年签署旅游、卫生、体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互派留学生项目。我国系印尼主要旅游客源国之一、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国,已在印尼开设10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2017年9月,大熊猫“湖春”和“彩陶”落户印尼茂物野生动物园。双方地方政府交流活跃。两国结好省市共28对。

两国司法、科技、航天、宗教、减贫、反腐领域合作蓬勃发展。签有司法互助协议、引渡条约,建有反恐磋商机制、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航天合作联委会 、卫生合作联委会等。2005年以来,两国先后成立海上合作技术委员会、海上合作委员会等机制,并设立海上合作基金。2021年6月,两国签署《关于加强海上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海上合作纳入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2023年9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海洋渔业部渔业合作协议》。

三、双边关系

中国与印尼于1950年4月13日建交,此后10多年关系发展顺利。1965年印尼发生“9·30”事件,1967年10月30日两国外交关系中断。1990年8月8日外交关系恢复。2005年4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10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1年6月建立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2022年11月就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2023年10月,建立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4月赴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2018年11月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印尼总统佐科举行会晤。2019年6月在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期间会见佐科。2022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期间同佐科总统会晤。2023年9月,李强总理赴雅加达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正式访问。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同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共同主持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第三次会议。7月,王毅在雅加达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会见印尼外长蕾特诺。202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共同主持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第四次会议。

印尼总统佐科2014年11月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3月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2016年9月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2017年5月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2年7月来华访问。2023年7月来华出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2023年10月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7次应约同佐科总统通电话,最近一次是2024年10月,佐科总统在卸任前同习近平主席话别。2024年4月,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访华,习近平主席同其会谈,李强总理会见。2024年5月,印尼国会议长布安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同其会见。2024年8月,中印尼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首次高官会在雅加达举行,两国“2+2”机制正式启动。10月,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普拉博沃总统就职仪式并访问印尼,分别会见普拉博沃总统、时任总统佐科和新任副总统吉布兰。

双方除互设使馆外,我国在印尼泗水、棉兰、登巴萨设有总领馆,印尼在香港、广州、上海设有总领馆。

优惠政策

一、税收政策

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集体及入园企业均享受到政府部门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入园企业可以享受印尼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进口设备类物质,给予减免5%的进口关税、10%的进口增值税、2.5%的代扣代缴所得税。

二、土地政策

印尼政府将提供95年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还可申请延长95年,比其他省份的土地使用权长得多。

三、外汇政策

印尼政府针对企业自用的生产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配件等基本物资免征进口税。

印尼没有外汇管制,外国投资者的外汇投资,和在印尼的税后利润可以自由汇出。

四、产业政策

2016年1月,印尼副总统Bpk. Jusuf Kalla主持召开印尼投资促进会议,表示将进一步加快文件审批,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向集团在内的5家企业颁发印尼政府特别授予的“绿色通道”服务许可。此后,集团将在投资审批、海关进出口等多方面享有印尼政府的优先服务,同时还享受进口免检等优惠措施。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承建泗水—马都拉大桥、加蒂格迪大坝等重大工程。2012年起,两国在印尼逐步推进矿业、农业等领域的综合产业园区建设。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印尼第一期1000万千瓦电站和3500万千瓦电站项目建设。2016年1月,两国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举行动工仪式。2017年4月,项目签署工程总承包合同,5月签署贷款协议。当前项目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实施新阶段。双方就印尼方提出的“区域综合经济走廊”达成合作共识,签署了《关于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建立“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合作联委会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规划》,将积极推进务实合作。

五、建厂政策

园区采用煤、电、路、港及金属冶炼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向上匹配矿产销售,向下发展产成品贸易或不锈钢加工,横向承揽EPC总包业务,纵向拓展建材生产等领域。

六、金融政策

目前我公司已与印尼海关及税务部门达成初步意向,同意我公司在工业园区建立保税区。保税区建成后,可实现原材料进口免税,产成品出口免税。

七、生产要素政策

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海运发达便捷,入园企业生产成本低。园区的设立促进印尼与中国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中印尼产能及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八、人力资源政策

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重点产业

镍电一期建设项目。

企业入驻

一、投资流程

入园企业投资,园区承建。

二、入驻方式

企业入园。

三、配套服务

园区拥有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工厂可以便捷地获得电力、天然气、水、专门为工业园区发展而修建的道路及各类配套设施。因此,现有的基础设施可以帮助投资者节省成本,而无需承担从头开始建设基础设施的成本。

四、入驻机构和企业列表

目前入驻的企业有PT.Artabumi Sentra Industri、PT. Metal Smeltindo Selaras、PT. Pacific   Metalurgi Indo Smelter公司

五、典型案例

PT. Metal Smeltindo Selaras投资镍电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4条φ4.8/φ3.8×100m回转窑、4×33MVA电炉及公辅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毕,正投产中;同时本项目配套建设2×65MW发电厂,已建设完毕,正投产中,为冶炼厂提供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