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优势。产业园位于马来西亚东马砂拉越州首府古晋,婆罗洲半岛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A.“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马六甲海峡航道必经之路;
B.位于东南亚人口密集区域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五国中心位置,有近6亿人口市场,对农产品、食品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海、陆、空四通八达;
C.砂拉越州政治稳定、法律健全、发展基础良好、生产要素适中、天然资源丰富、华侨数量多,经济实力强;
D.清真食品认证发源地,中东、各国穆斯林地区消费者高度认可原产于此地的各类食品;
E.各国普遍认可马来西亚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原产于此地的各类食品出口欧美市场,在关税优惠、贸易技术壁垒等方面享有优势,是扩大我国产品出口的有效平台。
建设主体。江西(马来西亚)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由江西省华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公司于2004年4月成立,主要从事农产品种植、深加工、出口贸易、境外农业开发,各项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9亿元,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直接种植基地2333.3公顷,2008年被江西省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现为马来西亚江西商会会长单位,东盟江西联合商会副会长单位。公司建有日处理300吨稻谷、100吨精米生产线各一条,可生产多规格营养健康系列荞麦、燕麦等米线,产品90%以上出口,市场分布在欧洲、美国、中东、东南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园区规划。产业园主要分6大功能区,具体为:
产业园管理办公区。建设产业园综合服务大楼及绿化美化综合设施,体现中马两国特色园林式风格,成立进出口国际贸易公司、物业服务中心。
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区。根据农产品、水果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原材料供应来源及规模,有针对性吸引中国有实力生产企业入驻产业园,带入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经验,组织培训当地员工,开展各种相应食品加工。生产每一道环节要符合当地清真要求,符合国际通行的HACCP、ISO22000、欧盟食品认证等技术卫生标准。产品优先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同时回运中国并辐射中东、欧美市场,逐渐形成从种养殖到产品消费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批发、储存、冷链物流综合集散区。(1)常温优质农产品交易区,中国、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主要农产品在此处常年集散交易,逐步打造成区域性专业市场;(2)储存水产、畜禽产品冷冻区(-5℃以下),配合进驻产业园区企业开展养殖收购、产品加工、贸易所必须硬体配套设施;(3)准低温特色水果蔬菜原料保鲜储存、贸易中转区,结合园区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清真食品国际贸易,努力打造国际商品期货、电子商务交易境外交割仓。
商业服务配套区。(1)建设员工公寓、高档专家外宾别墅楼、客商接待服务中心;(2)建设员工培训中心,包括文化、体育、阅览、商超、生活配套设施,为进入产业园区企业工作的新员工、转岗老员工提供相关知识、技能、创业培训;(3)建设商品展览馆及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举办各类国际食品博览会,争取成为中国政府在马来西亚的首个定点商品展览馆,定期召开农产品、食品等展销会,实现商品线上线下交易无缝对接。
热带水果有机种植示范区。分片种植榴莲、芒果、山竹、黄梨、向天果、菠萝蜜、红毛丹、那木子、木瓜等,同时立体生态放养鸡、羊等,让客户、来宾实地感受体验原生态循环健康农业。
水产养殖、休闲观光旅游区。分“忘不了”鱼特种养殖、“富贵”鱼精养、田园餐饮、花卉品鉴、农产品超市等,充分满足当地居民、周边新加坡、文莱、印尼、泰国等国人们日益增长的农家休闲度假需求,同时和中马旅游部门紧密合作,促进双边资源共享、互动旅游,适时成立中马联合商会。
基础设施。产业园中,33KV配变电站、日供水20万吨设施已经建设完毕,已经平整好第一期66.7公顷建设用地,相关道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建好。
投资状况。入园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收储、农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进出口中转、食品加工、科技研发、职能技术培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清真食品展示,国际贸易展览展示、商业综合服务、观光休闲农业。
入园企业主要来源于商会、协会、企业间各种形式的推介,以及马来西亚本土。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为“亚洲四小虎”国家之一,目前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
*点击获取:《企业对外投资国别(地区)营商环境指南》-马来西亚(2020)
1.总体概况
区位优势。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
自然资源。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石油储量丰富,盛产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及热带硬木。
人口。总人口3200万人,由不同文化和宗教人士组成,其中马来人占68.8%,华人占23.2%,印度人占7.0%,其他种族占1.0%。①
基础设施。马来西亚在全国有良好的公路网,公路和铁路主要干线贯穿马来半岛南北,航空业发达。水运和空运具体建设情况见表1.7。
表1 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2.经贸发展
宏观经济。截至2017年底,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49.6亿美元,同比增长5.9%,属于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行列;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527美元。
产业发展。经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马来西亚主要以工业、矿业、农林渔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截至2017年底,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49.6亿美元,同比增长5.9%,属于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行列;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527美元。
产业发展。经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马来西亚主要以工业、矿业、农林渔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表2 马来西亚产业发展情况
对外贸易。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统计,2017年马来西亚货物进出口额为41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出口217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进口19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贸易顺差227.0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主要出口市场为新加坡、中国、美国,主要进口来源国为中国、新加坡、美国。
吸引外资。2017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约98.5亿美元,主要外资来源地为日本、欧盟、新加坡、中国、韩国和美国。
对外合作。奉行独立自主、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视东盟为外交政策基石,优先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系英联邦成员,与其他成员国交往较多。已同132个国家建交,在84个国家设有110个使领馆。
3.双边关系
政治关系。中马两国于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1999年,两国签署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2004年,两国领导人就发展中马战略性合作达成共识。2013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双边贸易。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马双边贸易额960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8.7%;其中中方出口4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进口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中国连续9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自马进口主要商品有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棕油和塑料制品等;中国向马出口主要商品有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服装和纺织品等。
双边投资。截至2017年底,马来西亚实际对华投资累计达75.75亿美元,中国对马来西亚累计直接投资50.97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目前已有多家中企参与了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高性价比、完善的售后服务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认可。此外,中企在马来西亚也参与了多个绿地基建项目,包括中国中铁在马来西亚斥资20亿美元兴建区域总部,以此推动公司在整个东南亚的基建设施发展;华为也在马来西亚设立地区总部,2016年华为投资360万美元在吉隆坡设立南太客户解决方案创新与集成体验中心(CSIC),并计划在当地设立云端储存、物联网和大数据实验室。另外,未来中国还将与马来西亚合作开展“中心一城”项目,双方将投资360.4亿美元在吉隆坡城中央打造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中心,进行高标准智能城市建设。
金融合作。2000年,中国银行和马来亚银行分别在吉隆坡和上海互设分行;200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0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马来西亚分行在吉隆坡开业;2014年11月,两国央行就在吉隆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5年4月,中国银行吉隆坡人民币清算行正式启动;2015年11月,中国向马来西亚提供5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向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子行颁发营业执照;2017年1月,建行马来西亚子行正式营业。
双边协定。两国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等10多项经贸合作协议。1988年成立双边经贸联委会;2002年成立双边商业理事会;2017年,两国签署《关于通过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商务部同马来西亚交通部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马来西亚高度重视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获得多媒体超级走廊资格的企业可享受为期10年的首创资格或投资税优惠、进口多媒体设备免收关税、中小型企业可就特定领域的研发项目申请政府资助、对聘用海外侨民不加任何限制、对外汇交易和贷款实行特殊管理、对表现出色并吸引其他企业加入多媒体超级走廊的企业给予特殊奖励等优惠政策。投资于制造业的公司可享有新兴工业地位及投资税负抵减及再投资抵减等优惠政策。
入园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收储、农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进出口中转、食品加工、科技研发、职能技术培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清真食品展示,国际贸易展览展示、商业综合服务、观光休闲农业。
投资流程。成立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下设企业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局、招商局、进出口国际贸易公司、物业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交流中心、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可通过“洽商考察——签订入驻相关协议——注册落户”流程进行投资入驻。
入驻方式。企业入驻园区可以选择:购地自建厂房、租用标准厂房、定制购买标准或自行设计厂房任何一种方式。
配套服务。
a.信息咨询服务
政策咨询。为进入产业园区投资创业的企业搭建与东道国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沟通、协调的平台,提供包括投资、贸易、金融、产业等相关政策咨询服务。
法律服务。为入区企业提供东道国与投资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入区企业了解东道国基本法律,熟悉投资环境,寻找和委托相应的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产品推介。协助入区企业参加东道国举办的展览会、行业产品对接会、贸易洽谈会等,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推介入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为其寻找产品代理商或经销商。
b.运营管理服务
企业注册。建立与东道国外资管理部门或投资促进机构的沟通和联系机制,为入区企业提供在东道国注册登记的相关咨询服务,协助入区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和规划设计审批等相关手续。
财税事务。为入区企业提供东道国相关财务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咨询,并协助入区企业在财务管理、商标注册、税收申报和缴纳等方面的工作。
海关申报。为入区企业提供东道国关于海关申报、进口报关、仓储运输、进出口手续、原产地证明及关税申报等相关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为入区企业提供东道国关于员工管理、人员签证等政策咨询服务,并协助入区企业相关人员办理签证、举办员工培训、人员招聘、人才交流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事务,帮助招聘本地员工,代办中国员工的邀请、签证等。
金融服务。为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保险等金融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办理相关金融手续,建立入区企业和国内外金融机构联系的渠道。
物流服务。根据入区企业要求,为其提供必要的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
c.物业管理服务
租赁服务。为入区企业要求,为其提供标准厂房、写字楼、仓库、展示厅、堆场等设施的租赁服务。
厂房建造。可在入区企业新建厂房,提供必要的支持,协助其办理包括设计、施工招投标、申请厂房建筑许可证、厂房开工证以及验收执照等在内的相关手续。
生产配套。为入区企业提供生产配套便利和服务,包括供电、供水、供暖、通讯、通气、安保、废水处理、垃圾处理、有毒废料处理等。
生活配套。为入区企业提供员工宿舍、高级公寓、运动健身、文化娱乐以及各式餐饮等生活配套设施服务。
医疗服务。为入区企业有关人员提供简易医疗救治服务,并与产业园区所在地医院建立畅通的紧急救治通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