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中国农业合作产业园


电话:028-65061678

邮箱:

网址: http://www.kehonggroup.com.cn/

园区概况

乌干达—中国农业合作产业园于2017年被中国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境外合作示范园区”。

20181212049748.png

图1  乌干达—中国农业合作园奠基仪式

发展概况

区位优势。产业园位于乌干达中部的卢韦罗地区,东北与卡永加区相接,东南与穆科诺区接壤,南部为瓦基索区,西部为纳卡塞克区,北部是纳卡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2℃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农作物生长。

建设主体。产业园的建设主体为四川科虹集团科虹(乌干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5日在乌干达正式注册成立,该公司是由科虹集团控股的四川友豪恒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海外企业。四川科虹集团成立于2013年,是在20多家实体企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集团,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经营领域覆盖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高端酒店、养老医疗、海外农业以及能源投资等,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及其非洲国家。①

园区规划。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2亿美元,包括种子繁育中心、100万只蛋鸡基地、粮油及食品加工、农业机械、蔬菜及食用菌生产与加工、饮料加工、包装印务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农资配送中心、农技培训中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棉花轧花厂及棉籽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共13个农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乌干达当地22000人就业,年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1000人以上,生产各类农产品达60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近4亿美元,创汇5000万美元。

基础设施。产业园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健全,核心园区已投资1100万美元并完成了产业园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集培训、办公、住宿、食堂、农机维修、商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第一期核心园区基础建设工作,核心园区已具备了引企入园的各项条件。

所在国情况

乌干达共和国(简称“乌干达”)是横跨赤道的内陆国家,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植被茂密,被誉为“非洲明珠”。

1. 总体概况

区位优势。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东邻肯尼亚,南接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西接刚果(金),北连南苏丹,位于东非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资源。乌干达自然资源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铜、锡、钨、绿柱石、铁、金、石棉、石灰石和磷酸盐等矿产资源;此外,在乌西部阿尔伯特湖附近发现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约12亿桶。二是丰富的森林资源,乌干达森林覆盖率为12%,盛产硬质木材。三是丰富的水产资源,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此外,乌干达水力发电潜力约2000兆瓦。

人口。截至2017年,乌干达共有人口4290万,约有65个民族,主要有班图人、尼罗人、尼罗-闪米特人和苏丹人四大族群。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占总人口45%)、基督教新教(40%)、伊斯兰教(11%),其余信奉东正教和原始拜物教。乌干达约有华人8000人,主要集中在哈尔科夫、基辅、敖德萨,已经逐渐形成 “唐人街”。

基础设施乌干达为内陆国家,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但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较差。具体见表1。

表1  乌干达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20181212063882.png

20181212071210.png

2. 经贸发展

宏观经济。乌干达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几年实行稳妥的经济政策, 2017年GDP为260.78亿美元,同比增长4.0%,人均GDP为608美元,通货膨胀率5.6%,外债总额72.52亿美元,外汇储备34.59亿美元。①

产业发展。乌干达政府优先发展农业,农业也是其主导产业,工业发展较慢,服务业发展较快。具体见表2。

表2  乌干达产业发展情况 ②

20181212090386.png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近年来进出口额总体呈增长趋势。2017年,乌对外贸易总额为81.3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2.91亿美元,主要出口国家有南苏丹、肯尼亚、刚果、阿联酋、欧盟为主的东南非共同市场,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渔产品、烟草、玉米、花卉、皮革等。进口额48.42亿美元,主要进口国家有印度、中国、阿联酋、肯尼亚、欧盟等,主要进口商品有成品油、汽车、钢铁、电讯和声像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等。

吸引外资。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乌干达在187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2位。乌干达经济自由化程度较高,对外资投资的行业限制和投资比例限制较少,为了发展经济,乌干达投资局使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并将外资集中引入到园艺、食品加工、纺织和包装业等领域。2017年,乌干达吸引外资7亿美元。

对外合作。乌干达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0年加入东非共同体,2012年加入东南非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

3. 双边关系

政治关系。自中乌1962年10月18日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1986年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执政后,中乌关系快速发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和配合。

双边贸易。2017年,两国贸易额8.11亿美元,同比下降5.9%,其中中方出口额7.77亿美元,进口额0.33亿美元。中国对乌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服装鞋类等,从乌进口的商品主要为皮革、芝麻、咖啡、棉花等。

双边投资。根据乌干达投资局统计数据,在2017/2018年度,来自中国的投资额占乌干达所有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0%,目前中国是乌干达第一投资来源国。

产业互补性。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源起于中国政府—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政府“南南合作”,促使乌干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同时农业现代化合作也是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之一,符合乌国家发展战略,中乌农业产业园建设前景良好。


①② 外交部. 乌干达概况 [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622/1206x0_678624/.

优惠政策

产业园使用的机械设备、农用物资进口全部免税。国内优惠政策为按投资额30-50%给予专项资金扶持,1-8年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贴息。

重点产业

产业园致力于打造“研、种、养、加、贮、贸”全产业链。研发以与乌干达农业相适应的实用技术、良种、农机具为主;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小米为主;养殖业以肉牛、家禽为主;加工业以大米、木薯、饲料、牛肉制品为主;仓储物流以核心区综合贸易市场、古卢大米销售市场、首都坎帕拉综合农贸市场为主;贸易以蛋鸡、大米、饲料、木薯制品及其他农产品等为主。

企业入驻

入驻方式。企业入驻产业园的方式是租地自建厂房、租用标准厂房及定制厂房都可,具体以双方协商为主。

配套服务。产业园公共服务体系和贸易流通体系大幅改善,当地政府为确保安全专门在园区内设立了警察所,为确保出行设立了公交站点。同时政府还在卢韦罗核心产业园建设了综合性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古卢大米销售市场二处,在乌干达全国10个主要城市建立了种子及农资销售服务点。乌方已经在农业部作物资源司成立专业机构负责与四川省农业厅国际合作处、援外项目办进行沟通,园区企业融资可以与国内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或者中非发展基金等政府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

投资情况。目前产业园已成功引入山东布恩集团、仲衍种业、绿科禽业、PEYERO MILLERS LLMITED(佩耶罗米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及2名自然人入驻园区,主要是农副产品种养殖、加工贸易等项目,形成了全产业链的环境友好型、互补强的循环型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