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乌干达辽沈工业园是由乌干达财政部和辽宁省外经贸厅正式授权,并运营管理的乌干达国家级工业园区,于2015年12月正式运营。
图1 中国—乌干达辽沈工业园鸟瞰图
发展概况
区位优势。工业园位于乌干达中部卢韦罗区,距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约55公里,距乌干达到肯尼亚的主干道75公里,园区毗邻两条公路,地势平坦,周边劳动力充足。
建设主体。乌干达辽沈工业园由张氏集团投资开发,张氏集团是一家拥有7家公司的集团企业,现拥有员工1500人,业务覆盖酒店餐饮、电器生产、安全保障、电子商务、建筑、旅游服务、商务咨询等。
园区规划。园区一期面积2.6平方公里,园区二期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以吸引中国企业为主,旨在打造综合性、复合式、国际化新型工业园区,利用乌干达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出口免税政策,面向2亿人口的东部非洲市场,并辐射整个欧美地区及中国,输出中国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集加工、制造、销售、进出口于一体的国际化工业园区。
图2 中国—乌干达辽沈工业园办公区
基础设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齐全,包括商业、居住、办公、公园、主球场、网球场、休闲娱乐区等。电力3.3万伏高压线已经到位,水资源丰富,电信、网络全覆盖。预计到2018年底将完成1平方公里的园区电力、水厂、行政办公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满足20家生产企业的基础设施要求;到2020年,进驻企业将不低于50家,形成工业多元化、服务现代化的产业园区。
投资状况。园区计划总投资不低于6亿美元,可为乌干达当地创造不低于1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已经入园的企业有禾木缘食品工业乌干达有限公司、旺康陶瓷乌干达有限公司、海信国际营销有限公司、山东泰开变压器有限公司、金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亚和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龙凤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乌发展交流俱乐部等。
乌干达共和国(简称“乌干达”)是横跨赤道的内陆国家,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植被茂密,被誉为“非洲明珠”。
1. 总体概况
区位优势。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东邻肯尼亚,南接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西接刚果(金),北连南苏丹,位于东非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资源。乌干达自然资源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铜、锡、钨、绿柱石、铁、金、石棉、石灰石和磷酸盐等矿产资源;此外,在乌西部阿尔伯特湖附近发现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约12亿桶。二是丰富的森林资源,乌干达森林覆盖率为12%,盛产硬质木材。三是丰富的水产资源,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此外,乌干达水力发电潜力约2000兆瓦。
人口。截至2017年,乌干达共有人口4290万,约有65个民族,主要有班图人、尼罗人、尼罗-闪米特人和苏丹人四大族群。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占总人口45%)、基督教新教(40%)、伊斯兰教(11%),其余信奉东正教和原始拜物教。乌干达约有华人8000人,主要集中在哈尔科夫、基辅、敖德萨,已经逐渐形成 “唐人街”。
基础设施。乌干达为内陆国家,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但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较差。具体见表1。
表1 乌干达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2. 经贸发展
宏观经济。乌干达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几年实行稳妥的经济政策, 2017年GDP为260.78亿美元,同比增长4.0%,人均GDP为608美元,通货膨胀率5.6%,外债总额72.52亿美元,外汇储备34.59亿美元。①
产业发展。乌干达政府优先发展农业,农业也是其主导产业,工业发展较慢,服务业发展较快。具体见表2。
表2 乌干达产业发展情况 ②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近年来进出口额总体呈增长趋势。2017年,乌对外贸易总额为81.3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2.91亿美元,主要出口国家有南苏丹、肯尼亚、刚果、阿联酋、欧盟为主的东南非共同市场,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渔产品、烟草、玉米、花卉、皮革等。进口额48.42亿美元,主要进口国家有印度、中国、阿联酋、肯尼亚、欧盟等,主要进口商品有成品油、汽车、钢铁、电讯和声像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等。
吸引外资。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乌干达在187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2位。乌干达经济自由化程度较高,对外资投资的行业限制和投资比例限制较少,为了发展经济,乌干达投资局使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并将外资集中引入到园艺、食品加工、纺织和包装业等领域。2017年,乌干达吸引外资7亿美元。
对外合作。乌干达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0年加入东非共同体,2012年加入东南非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
3. 双边关系
政治关系。自中乌1962年10月18日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1986年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执政后,中乌关系快速发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和配合。
双边贸易。2017年,两国贸易额8.11亿美元,同比下降5.9%,其中中方出口额7.77亿美元,进口额0.33亿美元。中国对乌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服装鞋类等,从乌进口的商品主要为皮革、芝麻、咖啡、棉花等。
双边投资。根据乌干达投资局统计数据,在2017/2018年度,来自中国的投资额占乌干达所有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0%,目前中国是乌干达第一投资来源国。
产业互补性。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源起于中国政府—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政府“南南合作”,促使乌干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同时农业现代化合作也是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之一,符合乌国家发展战略,中乌农业产业园建设前景良好。
①② 外交部. 乌干达概况 [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622/1206x0_678624/.
税收政策。乌干达政府给予入园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享受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免税收政策;企业享受免征10年企业所得税;乌干达政府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签署了零关税协议,包括商品返销中国95%的商品4700多个税目享受免税;企业自主建设工厂建筑材料免费;园区企业享受乌干达和其他国家间的优惠关贸政策,大部分出口产品享受免关税政策。
产业政策。乌干达政府将提高二手车市场准入门槛;大力推动本国工业发展,给予在乌干达建厂生产的企业政策扶持。
以汽车制造及组装、汽车配件、家用电器、建材、轻工业、纺织、农产品加工及食品等产业为主导。
入驻方式。园区针对企业特点给予不同入驻方式,无独立建设厂房能力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应生产需求的标准化厂房;对于大型企业用地,可以定制厂房。
配套服务。园区致力于最佳服务配套,重点抓好人力资源、科技教育、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生活服务以及公共服务“六大配套”。此外,园区设立了由海关、税务等乌干达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统一进驻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专属、便捷的服务。